IF 26.6| BioTNT助力生物材料研究:DLC涂层PLA膜:肌腱修复手术中防粘连的新突破
202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在国际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上发表的,题为“Diamond-Like Carbon Depositing on the Surface of Polylactide Membrane for Prevention of Adhesion Formation During Tendon Repair”的论文。Yao Xiao,Zaijin Tao,Yufeng Ju同位第一作者,Hongqi Chen,Yaozhong Zhang,Shen Liu为通讯作者。
背景:创伤后腱周粘连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大挑战,约30%–40%的患者在腱手术后会遭受腱周粘连的困扰。这种粘连不仅限制腱的滑动和关节活动范围,还会增加二次腱断裂的风险,延长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的预防方法包括手术松解、药物治疗和使用物理屏障(如聚乳酸PLA膜),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如药物的副作用和PLA膜植入后引发的异物反应(FBR)导致的局部炎症,削弱了其抗粘连效果。此外,手术创伤诱导的微环境中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升高,激活炎症反应并参与组织修复,过量的ROS会加剧氧化应激和炎症,诱导纤维化和意外的组织粘连。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抗粘连屏障,以预防腱损伤后的腱周粘连,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信息: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使用沉积在聚乳酸(PLA)膜上的类金刚石碳(DLC)作为生物物理屏障,包裹受损肌腱。这种复合膜(PLA/DLC)在大鼠肌腱损伤模型中进行了测试,以评估其防粘连效果。研究表明,PLA/DLC膜具有高效的生物物理机制,可用于治疗周围肌腱粘连。这种复合膜通过抗氧化、抗炎和延缓生物降解的多重作用机制,显著提高了防粘连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使用产品:
产品货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规格
|
A1010A0320
|
|
96wells
|
周围肌腱组织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使用大鼠IL-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BE69158,IBL-America)、大鼠TNF-α ELISA试剂盒(A1010A0320,BioTNT,中国上海)和大鼠IL-1β ELISA试剂盒(61-I1BRT-E01,ALPCO,美国)检测大鼠周围肌腱组织中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
结果:
DLC在体外显示出抗炎特性。通过在体内建立H?O?处理组来模拟炎症环境。a. 使用iNOS/Arg-1荧光双染色分析PLA/DLC的抗炎特性。b, c. 通过实时PCR检测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d, e.通过ELISA测量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浓度。数据代表独立实验,所有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D)表示;NS表示不显著,P>0.05;*P<0.05;**P<0.01;***P<0.001,****P<0.0001。
DLC抑制PLA植入诱导的异物炎症反应并延缓PLA降解a. 在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PLA组(Sham+PLA)和假手术+PLA/DLC组(Sham+PLA/DLC)中,于14天时进行IL-1β的免疫组化染色。 b. 测量周围肌腱组织中IL-1β的光密度。 c. 测量巨噬细胞中iNOS阳性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 d. 使用CD68/iNOS/CD206荧光三染色法检测正常肌腱周围的巨噬细胞极化情况。 e. 测量巨噬细胞中CD206阳性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 f–h.在植入14天后,通过ELISA检测正常周围肌腱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 i. 在不同时间点测量PLA和PLA/DLC的酶促酯水解后的剩余质量损失。 j. 在不同时间点测量PLA和PLA/DLC的酶促酯水解后的乳酸释放。 k. 在植入PLA和PLA/DLC 14天后,测量每组周围肌腱组织中的乳酸水平。 数据代表独立实验,所有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D)表示;NS表示不显著,P>0.05;*P<0.05;**P<0.01;***P<0.001,****P<0.0001。
DLC在肌腱修复过程中抑制炎症反应a. 使用CD68/iNOS/CD206荧光三染色法检测受损肌腱周围的巨噬细胞极化情况。 b, c. 测量iNOS阳性细胞和CD206阳性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 d, e. 在肌腱损伤(TI)组、TI+PLA组和TI+PLA/DLC组中,于14天时进行IL-1β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测量相对IL-1β阳性细胞面积。 f. 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周围肌腱组织中p-NF-κB的代表性条带。 h–j.在14天时,通过ELISA检测周围肌腱粘连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 g. p-NF-κB表达以NF-κB表达为参照进行标准化。 数据代表独立实验,所有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D)表示;NS表示不显著,P>0.05;*P<0.05;**P<0.01;***P<0.001,****P<0.0001。
结论:沉积在聚乳酸(PLA)膜上的类金刚石碳(DLC)比单纯的PLA膜具有更有效的防粘连能力。DLC因其表面丰富的C=O悬垂键而具有清除活性氧(ROS)的特性。一方面,DLC降低了肌腱损伤后在周围肌腱粘连形成炎症阶段的ROS产生,缓解了氧化应激。DLC的ROS清除能力还通过减少NF-κB磷酸化减轻了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介导的炎症,这不仅发生在肌腱损伤后的周围肌腱粘连形成过程中,也发生在PLA植入后的异物反应(FBR)中。另一方面,DLC延缓了PLA的生物降解和乳酸向周围组织的释放,从而抑制了在周围肌腱粘连形成增殖阶段由乳酸诱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见图9),导致更持久的分离效果和增强的防粘连潜力。因此,沉积在PLA上的DLC具有一种高效的生物物理机制,可用于预防周围肌腱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