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参数
human(人) STATH (基因ID:6779) qPCR引物对 (全名:statherin;别名:STR)
human(人) SPARCL1 (基因ID:8404) qPCR引物对 (全名:SPARC like 1;别名:SC1,MAST9,PIG33,MAST 9)
human(人) SPARC (基因ID:6678) qPCR引物对 (全名: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cysteine rich;别名:ON,ONT,OI17,BM-40)(tnt5896a)
human(人) MUC7 (基因ID:4589) qPCR引物对 (全名:mucin 7, secreted;别名:MG2)
human(人) HTN3 (基因ID:3347) qPCR引物对 (全名:histatin 3;别名:PB,HIS2,HTN2,HTN5,Hst 3)
human(人) HTN1 (基因ID:3346) qPCR引物对 (全名:histatin 1;别名:HIS1,Hst1)
human(人) SMR3B (基因ID:10879) qPCR引物对 (全名:submaxillary gland androgen regulated protein 3B;别名:P-B,PBII,PRL3,PROL3,SMR1B)
human(人) SMR3A (基因ID:26952) qPCR引物对 (全名:submaxillary gland androgen regulated protein 3A;别名:PBI,P-B1,PRL5,PROL5)
human(人) PRR27 (基因ID:401137) qPCR引物对 (全名:proline rich 27;别名:C4orf40)
human(人) OPRPN (基因ID:58503) qPCR引物对 (全名:opiorphin prepropeptide;别名:BPLP,PRL1,PROL1,opiorphin)
human(人) ODAM (基因ID:54959) qPCR引物对 (全名:odontogenic, ameloblast associated;别名:APIN)
human(人) FDCSP (基因ID:260436) qPCR引物对 (全名: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ecreted protein;别名:C4orf7,FDC-SP)(tnt7641b)
human(人) ENAM (基因ID:10117) qPCR引物对 (全名:enamelin;别名:ADAI,AI1C,AIH2)
human(人) CSN3 (基因ID:1448) qPCR引物对 (全名:casein kappa;别名:KCA,CSNK,CNS10,CSN10)
human(人) CSN2 (基因ID:1447) qPCR引物对 (全名:casein beta;别名:CASB,PDC213)
human(人) CSN1S1 (基因ID:1446) qPCR引物对 (全名:casein alpha s1;别名:CASA,CSN1)
human(人) AMTN (基因ID:401138) qPCR引物对 (全名:amelotin;别名:AI3B,UNQ689)
human(人) AMELY (基因ID:266) qPCR引物对 (全名:amelogenin Y-linked;别名:AMGL,AMGY)
human(人) AMELX (基因ID:265) qPCR引物对 (全名:amelogenin X-linked;别名:AMG,AI1E,AIH1,ALGN,AMGL,AMGX)
human(人) AMBN (基因ID:258) qPCR引物对 (全名:ameloblastin;别名:AI1F)
“分泌性钙结合磷蛋白家族”(Secretory calcium-binding phosphoprotein family)是一个涉及多种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家族,这些蛋白质通常具有结合钙离子和磷酸基团的能力,并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这个特定基因群的详细信息,包括其成员、功能、结构以及相关的遗传和表达特征,可能因不同的生物体和研究领域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对“分泌性钙结合磷蛋白家族”的一般性描述:
1. 成员与功能
成员:该家族包含多种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氨基酸序列上可能具有一定的同源性,特别是在钙结合区域。
功能:这些蛋白质通常参与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的平衡,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黏附、迁移、分化以及凋亡等过程。此外,它们还可能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维持血液凝固的正常进行以及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等。
2. 结构与特性
结构:分泌性钙结合磷蛋白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钙结合位点,这些位点由特定的氨基酸残基组成,能够高亲和力地结合钙离子。此外,它们还可能包含磷酸化位点,这些位点可以通过磷酸化/去磷酸化反应调节蛋白质的功能。
特性:这些蛋白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在广泛的pH范围内保持其结构和功能。此外,它们还可能具有组织特异性或细胞特异性表达模式。
3. 遗传与表达
遗传:分泌性钙结合磷蛋白的编码基因通常位于染色体上的特定区域,这些区域可能受到多种遗传调控机制的影响,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
表达:这些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环境因素等。此外,它们的表达还可能具有时空特异性,即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或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
4. 研究进展与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分泌性钙结合磷蛋白家族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敲除、转基因动物模型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揭示了这些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机制。此外,这些研究成果还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一些分泌性钙结合磷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骨质疏松、牙齿发育不良以及某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分泌性钙结合磷蛋白家族”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涵盖了多种具有不同功能和特性的蛋白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详细或专业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献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